鸡翅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透过窗子领略中国式浪漫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古人大约是笃信:有月,有窗子的人生才够完整——天、人,合一。”在《李渔的窗子》中,这句话吸引着我。书中,作者小西引用了贝律铭的话:“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于是,打开此书,我们从那一扇窗,可一窥古人的浪漫,明白传统建筑之所以令人怀念,不仅在于其巧夺天工,更在于其超越实用价值之上的美学意义。


  建筑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所在时代的文化、审美乃至社会经济的综合体现。那么,传统建筑到底美在哪儿?从这部建筑文化随笔集中,我们可以一探究竟。作者从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亭一栏入手,追溯各种建筑元素自古以来在形式、作用、内涵等方面的发展演变,并结合相关古诗词、画作及名人逸事、文化典故等,带领我们重回古代生活现场,品味古人的建筑智慧和生活美学,感知传统建筑跨越时空的文化意蕴。


  窗,于明末清初的李渔而言,是他人生的一大恨事。当年他住在西湖边,很有些想法:买只画舫,不求标新立异,只需在画舫窗子上做做文章。在《闲情偶寄》里,李渔把他的设想写得清清楚楚。他的高级在于,将画舫的窗子设计成扇面形,并为此得意洋洋。不过,他终没如愿。在杭州时,财力不逮;移居南京,再无可能。或许只能一声长叹:何时能遂此愿啊,渺茫。


  欧阳修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亭,这种开放式的骨架建筑,是中国文人最迷恋的建筑形式。木亭、茅亭、竹亭,貌似不经意散落在山野、园林,还有文人的山不画中。湖心亭看雪、长亭送别、兰亭雅集……单单一个亭,便带出古人爱美、重情、尚雅的生活追求;窗上雕花、瓦上刻字、梁上作画、花街铺地……看似多此一举的行为,传达的却是古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美学理念。


  牛腿,无人不识。说到古建筑上的牛腿,却是指柱檐间的构件,大概是长得像牛腿:上粗,下细,浑圆,有力。作为构件的牛腿,考量的是木料:寻常如樟木、柏木,大手笔如乌木、鸡翅木、紫檀。更考验的是雕花匠的心思和手艺:梅兰竹菊,是君子的气节;马羊虎犬,是忠孝节义;寿星、鹿、蝙蝠和喜鹊,是福禄寿喜;马、猴子、蜜蜂是马上封侯……


  书中的文化典故,让我们可以多维度了解传统建筑。北宋晏殊文才出众。春宴正好,一双归来的燕子,绕着画堂上的虹梁,流流连连,说不出的曼妙。晏殊提笔写下:“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虹梁”就是月梁。作为中国木结构建筑中最主要的构件之一,“梁”对国人来说,实在熟悉不过,由此衍生的典故如绕梁三日、悬梁刺股等不胜枚举。


  建筑是一个时代最忠实的呈现。建筑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的故事。如今,作为建筑结构形式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看上去虽已远去,但其中蕴含的智慧、文化与精神陪我们走过几千年岁月,以一种隐秘的方式根植在大家的基因里,只是我们不自知:来之不易的,不会轻易远去。书中还配以50幅全彩图片,透过封面的小窗,让人感知传统建筑之美,领略中国式浪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