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习惯,浓缩了中国千年的榫卯智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民族内涵……它用材优良,工艺讲究,形态优雅,调养生息,集实用、观赏、养生、保值于一体,日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家具首选。但红木市场的鱼龙混杂使得消费者对于如何选购到好的红木家具产生困惑,究竟怎样才能算是一件精品红木家具呢?
一件红木家具是否精品,是否有收藏价值,其实从四个字来考查:“材、艺、型、韵“。红木家具最重要就是看这四个要素。如果能掌握,挑选红木家具就是小菜一碟了。
一、材
地产界的终极三要素是:地段,地段,地段。而红木家具行业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三要素:木材,木材,木材。虽然这句定律不是真理,但却道出了木材的选择对于红木家具的重要性。对于红木家具的第一要素----材,需要通过木种和家具的用材去分析它。
“材”即为红木家具的选材、用材。
从选材来讲,同为红木,但不同木种的价格相差巨大。一件选材为小叶紫檀的和一件选材为鸡翅木的红木家具,即使其做工、造型、设计完全相同,但其价格与价值体现却大相径庭。
从用材来说,家具整身有无嵌补、结构件有无拼接、有无边材等将导致其价值的不同,因而先前进行“对花、拼花”,即选取颜色、纹理一致的木料是合情合理的,最终也力求达到纹理自然、感观舒适。
但若用红木木材中间的深色部分的“心材”和外面的部分叫做“白皮”或者叫“边材”才“滥竽充数”,可就不符合国家对于红木木材的相关规定——只有木材的心材为“红木”,白皮部分的木材不能叫做“红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商业欺诈现象。有些厂家为了谋取高利,往往会在红木家具中掺杂白皮。为避免被坑陷,消费者可以对家具整身的一些隐藏部位进行细致的检测,若是光线不够可以借助手电筒,足够的光亮之下可以明显看出掺杂白皮的瑕疵。
二、艺
“艺”即为红木家具的工艺。
具体又分为榫卯工艺、雕刻工艺、刮磨工艺、涂饰工艺。红木家具选材为硬木,其密度大,重量重,加工难度系数比价高,小力作用不出效果,大力则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下来对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 榫卯工艺——红木家具的灵魂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的部分叫榫眼、榫槽,榫和卯的相互咬合,不需要一钉一铆,灵妙巧合,牢固耐用,充满了古人的力学智慧。其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精确度都对红木家具的牢靠程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因素。有些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胶水和铁钉替代,不仅将其工艺价值大打折扣,连美观度、适用性都大打折扣。因此,选购时可以适当晃动,检查家具的榫卯结合是否严密牢固、线条是否均匀平直、每个转角是否精密平整、圆角是否对称圆润。
雕刻工艺——红木家具的精细匠人一刀一刻讲究位置、结构、比例、形态、层次、深浅,其精细雅致就藏在这一刀一度的心血之中,有别与机器雕刻,机器雕刻往往是水流一致,毫无变化,毫无生气,缺乏灵性。
建议选购时可以细看雕刻程度是否变化明显。
刮磨工艺——红木家具的脸面
刮磨工艺使家具整体达到平滑,可以观察各部位是否平整、光滑,有无波浪形、有无缺痕,对称部位是否对称,线条粗细是否均匀。一般来说,红木家具的表面功夫都是做得不错的。所以要看一套家具的真实质量,必须要先看表面然后着重往底面和暗角处看。要摸底面的光滑程度,底面光滑不光滑虽然不会影响到日常的使用,但是红木家具具有艺术价值,所以每个角落都应该做到尽善尽美。而且,如果连底面都打磨得非常光滑的话,证明制造商是有认真做事的态度的。最不起眼的角落都做好了,更何况别的呢?所以一样要摸底面的光滑程度。
涂饰工艺——红木家具的修饰
涂饰工艺是整套家具里最后一道重要工序,不管是传统的生漆、烫蜡工艺,还是现代的亮光、哑光工艺,涂面均应平整光滑、手感细腻,无皱皮、漏涂,无划痕、白点、白棱、流挂、积粉和杂渣等明显加工痕迹。
建议选购时用手电筒照射,看漆面有无颗粒秽物黏着,木纹的自然纹理是否清晰可见,漆面是否厚薄均匀,隙缝处是否有留漆现象,手感是否细腻。
三、型
“型”是指作品的形状和造型。
明式家具风格简洁,不重雕饰,清式家具风格庄重,讲求要精雕细琢。各年各代,各式各样都有自己的经典造型,风格设计,判识了整体器形特点后,再要看它造型是否经典,设计是否协调,线条是否自然流畅,整体是否具有美感。
具体来说,可以留意整体设计比重是否相称、用料大小是否合理、大小尺寸是否协调、各部件高矮粗细比是否合理、纹饰是否与家具的整体框架和谐统一、整体疏密曲直的形式节奏是否到位等等。当然,这些还是需要多年的修炼才可以建议找行家帮忙挑选,若无,那也可随自己眼缘了。
四、韵
“韵”讲是型韵,艺韵,材韵。
型之韵,没有型则不成器,古典家具型制林林总总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型制之韵是古人对天地自然的认知和总结饱含了美学,力学,工程学,生理学等一系列学科,很多咱们到现在都解释,像黄金分割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天然都有他的规律古人能运用得如此精到与出神入化,如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形神兼具,浑然天成,达至精尽微至广远
艺之韵,明清家具的精深技术,凝结了祖先的情味、审美、巧思。只有技术上升到必定的境地,方能称之为艺术。家具的艺术体如今方方面面,一件器物历经雕、镂、研、刻、镶嵌、攒边等技术,需倾注很多的功夫与汗水,才赋予了器物生命与神采,艺是人赋予器物之美体如今器物上的人文、气质、道理,乃至承载了文明、宗教、信仰,这些都是古典家具的艺韵。
材之韵,材是家具的底子载体,木材都各有各自的特性,优异的木材体如今它的耐用性、可塑性、观理性与稀缺性,这是根底。在此之上,人们又赋予它精神上的寄予,如文人青睐黄花梨的温雅,官富喜好紫檀的华贵。正因咱们文明的多样,万物多姿的木材,才表现出各自的生命与神韵。木材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它根植于大地千百年间,阅历了人间多少风雨年月,吸取了六合日月的灵气与精华,方生长为材;又流经多少磨炼,才铸造成器。材之韵,表现的是人对生命的尊敬,对天然的敬重,天人合一的思维。
古典家具的韵体如今型、艺、材的归纳一致,像木桶的每一块木板,只有它们融汇、协同、没有疵裂,才能盛载家具之韵的水。没有好的型制,如违反常理、生搬造作之型,再好的技术、木材都是徒劳无益;没有好的技术则没有艺术价值,最多也只能称为器具;而资料则因其宝贵与稀缺,运用的准确与得法,则大大提升了家具的魅力与价值。
当家具成为了艺术品,其方方面面的价值凝集在一起,发生的是叠加、乘积价值,这即是韵的滋味,也是泽上红木家具对商品的精深定位与追求。
如何,这“材、艺、型、韵”四点,您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