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红木标准双轨之争”的前两篇里,已经全面阐释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红木)》,简称《红木国标》。现行国标出台已经14年,其具体内容也同样经历14年磨合,而市场上争议之声仍然不断。争议的焦点多集中在当年制定国标的具体依据上。若14年之后《红木国标》能获得修改,是否能够平息喋喋不休的议论之声呢?
雅昌艺术网曾以“红木标准双轨之争”为题,连续刊出“之一、之二”,“之三”却迟迟不能推出。原因是采访过程比想象要困难很多。问及因何制定以及如何制定《红木国标》?众专家多以“话题敏感”为由而绕开避谈,足见其中难言之隐,又或许一言不甚会触动某些利益群体。之后一位从业多年的红木专家就相关问题愿意接受采访,但希望隐其姓名,故以Z君代称。
为什么要制定《红木国标》?
站在红木国标反方亮明观点即是:应该废除红木国标,同时废除“红木”这种笼统性的称呼,而直接标识具体树种。“红木”这种称谓究竟是何时开始流行的呢?翻阅资料可知:红木之称谓,大约起源于晚清民国,至民国时候开始普遍流行。但这个概念最早是在江浙一代形成的,往往用以形容明清家具所使用的材质。在北京往往喜欢用硬木家具来称呼。这个概念覆盖全国就非常迟了,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
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对“红木”均没有明确的定义,因为“红木”一直被作为收藏圈或者家具制造业的一种“行话”或者“俗称”。上海木材行业协会红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平在其撰写的《话说红木》中,对“红木”的定义仍然含混,为用来制造家具的深色、名贵硬木。直到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红木国家标准(红木GB/T-)出台后,“红木”才算有了明确定义,将5属8类33种木材明确框在“红木”概念中(详见上表)。
“为什么非要给红木一个定义呢?”Z君在采访中是这样说的:“90年代的时候,家具市场非常的乱,任何杂木都被叫做红木,甚至还有人编纂出了‘老挝红木’、‘越南红木’这种莫名的称谓。所以当时一个一致的意见就是:要有一个标准。有标准总比没有的好,但问题在于‘红木’是个概念原本就存在,而且主要在江南流行。结果红木标准一经制定,等于这个概念强加到全国了,还改换了原来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延伸。”Z君相信,“如果不叫红木,而直接称谓珍贵硬木标准、珍稀木材标准,争议相比要小很多。”
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红木国家标准第一起草人杨家驹先生在年接受采访时,曾就为什么要制定《红木国标》详细说明原委:“大家都知道红木家具始于明代,这的确没错。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给外国人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带回来的,主要就是红木。红木到中国之后,一些能工巧匠把它用来做家具,这才有了后来名扬海内外的明式家具。时至今日,中国的红木仍98%以上依赖进口。由于国外多年的过量采伐,珍贵的红木资源逐年减少,因此国内红木供应较为紧张,一些家具厂商为赚取利润,或收购旧红木家具加以改制,或者以进口质量近似的其他木材做代用品。这样市场上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红木家具,让消费者一时摸不清底细。不仅如此,‘红木’这个名称本身也一直没有比较科学、严格的定义,使用起来非常混乱,市面上常见的关于红木的说法,就有红木、香红木、老红木、新红木、紫檀、金星紫檀、花梨、新花梨、*花梨、等20多个名称。不仅如此,红木还存在着同种异名或异名同种现象。如有人把檀香紫檀中纹理局部卷曲者称为牛毛纹紫檀,而把心材中充有树胶者称为金星紫檀,其实,它们都是同一种木材。以上种种不规范的名称,都给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识别红木家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大家都迫切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能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我们制定这个《红木》国家标准,也就是要为‘红木’正名。”
《红木国标》的修定历程
毫无疑问,红木国标制定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市场,让家具制造业能够在一个健康的轨道上发展,也为了保障收藏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Z君告诉雅昌艺术网,“年的红木国标并非第一份关于红木的标准。因为‘红木’的概念本就是江浙文化的产物,所以上海早从年就开始想要规范化市场,并制定了一份‘红木家具标准’。后业内对‘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的叙述存在争议。96-97年的时候,全国家具标准化中心也尝试规范红木家具制造业,当时曾提报了红木家具行业标准,也因为有一些争议,所以第一稿并没通过。”
“由于上海的标准率先实行,全国家具标准化中心自然也就落在了上海。同时北京那边国家林业局也报批了一个《红木标准》即是年红木国标。他们认为这个标准,主要是要强调红木是原材料,家具是最终生产的产品。而红木的概念,从98年以后到99年、年审定的时候,总是争议不断,争议之声主要发自于艺术界与国家林业局。然而不管文物局怎么施压,林业局依旧不买账。”Z君补充说。
红木标准出台后,正反面的影响兼而有之。用Z君的话说:“第一,对于传统领域,做了几十年老红木家具的人,国标出来以后,他们成了外行。因为他们只知酸枝是红木。而如今红木的种类扩大了n多倍。同样,对于企业来说,红木的概念扩大了,当然机会就多了。同时红木国标的出台也造成了法规上的冲撞。文物局曾经规定,红木是允许出口的,*花梨、紫檀是不允许出口的。但红木国标把紫檀、*花梨这些东西都定到红木里边去了,造成了树种概念任意解读。
《红木国标》——制定标准不明
这份饱受争议的《红木国标》制定出炉的前前后后的一些细节,记者曾希望采访红木国标的第一起草人杨家驹先生,有碍于老先生年近90,不方便接受采访,只好翻阅当年的资料以及养老先生早年的访谈,一探原委。早在年,中国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家驹接到上级要求,为红木制定一个国家级标准。“上面只给了元经费,在职的不愿意搞,就把我这个退休的找来了。”杨家驹早年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年出生的杨家驹,专著涉及核工业、*事以及桥梁用木等,此前杨先生对红木少有涉猎。他很快发现,作为一个科学家,研究红木时,需面对学科外的巨大困难:中国人不了解硬木,没人确切知道这些木头来源于什么树种。思考了很久,杨家驹决定采用国际通用的一种木材显微结构来鉴定哪些硬木可以称为名贵木材。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依据经验与学识,杨先生把昂贵的硬木划分为5属8类33种。两年后,他初步确立了自己的硬木系统。为这个标准命名时,他迎来了一个新困难,“中国传统硬木”并不是一个学术名词。杨家驹思考很久,最终决定叫“红木标准”,而不是“硬木标准”。“红木”在古代并不是硬木的统称,而是与它们平行的木种,是紫檀和*花梨在逐渐消失后,出现的替代它们的木头。但“硬木”的名称和英文“Hardwood”重合——国外所有阔叶树都统称“硬木”。“市场已经大量地把硬木统称为红木,把这些硬木制作的家具统称为红木家具。”杨家驹便决定给这个标准命名“红木”。“红木”这个名字在拉丁文里根本不存在,就用拼音“Hongmu”。杨家驹深信自己代表了科学:“以前红木都是故宫的那批文人雅士搞出来的学术,他们只懂造型与工艺,不能从科学的层面研究木头。”
杨家驹自己解释:“红木”系标准中8类商品材的统称,红木是当前国内红木家具用材约定俗成的统称,但如何科学地界定它的范围,我们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首先从木材解剖学的角度,研究明清家具残片和木材特征,同时广泛参考国内外有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和资料,还要考虑群众的接受习惯。对于收入标准中的红木树种,既不能失之过宽,笼统地将所有红色木材都称为红木,也不能要求太严,同时也不能脱离明清古典家具的实际。因此,《红木》国家标准依据科学性、历史延续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力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同时杨家驹特别强调,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
当杨家驹用植物学的方法制定了红木标准,进而迫使市场运用这种方式对红木进行命名与分类后,受到了众多质疑。Z君表示:“标准上面说是按照传统家具的用材进行整理出来的。其实国标里面有1/3的材料在传统家具上根本不存在。问题出来了,当红木国标把什么都归到‘红木’里边,却还声称是我们历史上曾经用过的,但是根本没用过。国家林业局是从木材贸易或者是加工领域出发考虑的。自然希望概念大一点。我国自古有红、黑、铁三类木种的叫法。如今是将红木、黑木合并了。还有人希望干脆把铁木也加进去。如果要把铁木也加进去,铁木有上百种,凭什么你进我不进?这就是红木国标最根本的问题,它没有建立一条逻辑标准线。如果举个例子:能飞的都叫鸟,这与某一属类的都叫红木别无二致。有这种硬性标准,那倒也能让人信服。而现在这个则是很不牢靠的。也根本不学术!”有鉴于此,有观点认为,红木国标应该做一个量化标准,量化标准用数据化的形式来考虑哪些树种可以进到新的国标,哪些树种不能进国标,应该有一个量化考虑标准。
《红木国标》修订——期待?争议?
《红木》国标于年8月1日颁布即正式实施至今已14个年头。《红木》国标起草人之一姜笑梅解释红木国标现在需要修订的原因:随着红木市场的发展,《红木》国标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测定方法还不够具体,应加以补充,让该标准的测定方法更具实际可操作性。另外,未标出CITES公约管制的树种,应该补充相关信息,让我国红木市场利用合法化的红木。同时,红木的标准名称与市场俗称不太统一,应与市场接轨。
然而围绕修订的争论并不比当年制定时的争议声小。Z君说:“因为这几年,木种的发展,红木国标显然跟不上形势了。增加木种似乎是必然的。但是现在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所有的木头都想往红木里边靠,因为靠近红木就能发财。而红木国标的修订,依旧很难解决其没有硬性标准的问题。”
周京南(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员)也指出:传统意义上的红木已较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非洲、美洲、澳洲和印尼的大量新木材进入我国,故在原先基础上增加新的树种是大势所趋。然而,我们还要注意到当前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新引进的木材喜欢“攀高枝”,名称非要往传统的名贵红木上靠,比如“大叶*花梨”的概念。其外观虽然和*花梨颜色接近,但木性和海*相差较大,卖家为了给这种正式名称为长叶鹊肾的木材脸上贴金,给它冠以“大叶*花梨”的名称。据说长叶鹊肾有望被收入新的红木国标中,其实从木材学上来看,这种木材与海*并非一个属种,人们完全可以用其学名“大叶鹊肾”来命名。
正因为《红木》国标出台以后,很多不曾在明清古典家具中使用的木材也搭上了“顺风车”。价格在这十几年更是成倍地上升。而事实上,《红木》标准内包含了5属8类33个木材品种,过于繁多,在标准执行了十几年后的今天,对这些木材有全面了解的消费者少之又少,甚至知道其中部分木材名称的人也不多见。Z君形容现在的红木国标修订,开玩笑地说:“就是大家坐下来谈,几个利益关系群体坐在一起,我要增加这个木头,我要经营这个木头,放到红木里边就能升值,谁要把这个木头放进去,你就赞助基金,加一个赞助一个基金,加两个木头,就要两个基金。这样,你把杉木说成红木都没人反对。”
对于红木标准的修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殷亚方给出的官方解释是这样的:现时红木制品用材料树种名称混乱,扰乱了市场秩序,为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特重新制定红木国家标准。新的标准中,红木树种确定的依据包括明清家具残片的木材特征、目前红木家具用料以及国内外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和资料。殷亚方建议,应尊重红木国标中确定红木树种范围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对学术界提出的新研究结果和证据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进一步明确红木的树种范围,提高红木树种范围确定的科学性。
这场修订的争议,暂时还未有结果。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真正好的修订方向,应该推倒重做。要具体红木的研究方法、及如何定义。标准需要解决眼下现行的问题:木材进出口、市场流通及如何应用的问题。也包括消费者的投诉。企业如何标示、如何分类和消费者投诉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这个标准的意义就不大了。
今日精彩看点
藏家
胡小芬谈收藏之路——交对朋友是关键
专访
徐培晨:艺术品打假,以真画影响市场
观点
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功甫帖》和苏轼书法风格的演变
观点
艾敬:我最喜爱的音乐人之鲍勃·迪伦
月度热门文章
头条
CIGE十年成长记:博览会与画廊的共进与调整
数据
常玉-传奇画家的市场传奇
摄影
美如油画的乡村,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
千万别惹会画画的人
回复“看点”即可得到今日精彩看点
回复“5”即可得到月度热门文章
回复“小花”即可得到本期小花播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