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和珍贵的艺术文化宝库,在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传统家具。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的形式从原始时期使用自然石器堆砌的雏形逐渐演变成实用性和审美性并存物质形态,它的发展可谓是倾注了历朝历代文人雅士无穷的智慧与能工巧匠艰辛的汗水。
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历经了兴衰与磨变,已不仅仅只是建筑单纯的附属品,它也深刻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社会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思想文化和审美情感。中国传统家具在完善其服务于人们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凝集了各个时期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不同风格特征,而明式家具的形成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明式家具的社会成因
1.社会经济背景
明代是我国封建主义社会恢复并得以发展的时期。明*权建立后,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环境,使得明代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手工业比宋、元时期有了较大的进展,改变了手工业匠人的终身服役制,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式家具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明代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利民措施。*府保护的*策与农业生产的恢复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官办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民办手工业开始在多个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办手工业,并于明后期快速发展成为手工业主导力量。
随着民办手工业的逐渐崛起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丝织业、冶铁业、浆染业、制瓷业、榨油业以及造纸业等行业中开始出现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经营方式。而此时木制品行业同样发展迅速,比如,当时南京城内的手工作坊就多达家,并出现了专门制作家具的木器行业,在应天府街以南的钞库街和应天府街以北的木匠营就是木器业的主要集中地。人们的生活需求逐步提高带动商品市场的迅速发展。
商品经济的恢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也渐提升,对商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以嘉靖时期江南地区为例,商品生产进入了迅速的发展期。在《五杂姐》卷三中就就对万历时期金陵地区商品生产盛况进行描述:“生齿渐蕃,民居日密,稍稍侵官道为廖肆”。随着商品品种的逐步增多,家具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必需品。曾经作为宋代古都的开封,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家具行业已十分繁荣。
据《梦梁录》记载,全城各种店铺多达一百多种,其中就有木器店和木材加工作坊,不少胡同和街道,“俱是做妆奁,床帐,桌椅,木器等物”的店铺。城内外常有定期的庙会,“市场拥挤,有各种家具,如描金彩起的桌、椅、床、凳,大小衣柜、橱柜的专卖”。
从明代中期开始,苏州地区的大量生产制作硬木家具,也出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家具的市场的销售也十分繁荣。随着人们生活逐渐的富裕,对生活品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家具就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也开始讲究质地良好、造型优美。家具逐步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必需品。不难发现,商品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活跃对明式家具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农业的恢复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品贸易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逐渐积累的丰厚社会经济财富大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明式家具做好了制作生产和销售市场的铺垫。
2.社会制度影响
明代初期,将天下百姓分为四种主要户籍:*籍、民籍、匠籍、灶籍。手工匠人列为“匠籍”。明代因袭元代的匠籍制,但对匠户的控制已不如元代的严格。
后来以银代役的徭役制度使匠人解脱了人身的限制。匠籍制度和匠役的改革促进了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手工匠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人身限制也得到解脱,加之明代中后期整个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各色手工匠人的劳作有了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使得整个手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匠役制度的放松使得手工匠人开始自由创作。明代因为匠役制度的放松,使得手工匠人们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来进行自由劳作和创作,明代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市镇的兴起、贸易的繁荣、消费市场的繁盛、白银的流通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手工业的发展与繁荣。手工匠人逐渐开始注重家具的创作与制作。家具的制作属于木匠,木匠又以徽州和江西最为有名,明代徽州和江西的木匠善于游走于各地、背井离乡寻找生意。
在明代以前,家具比起书画、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等,算不上是艺术品,也不值得作为艺术品或古董收藏,但是在明代后期期,家具的也开始受到文人的青睐,一些有名的收藏家也开始将家具精品纳入收藏的范围,特别是一些制作精良的硬木家具,可见家具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在明代后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到了明代后期,社会结构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而经历着微妙且深刻的变化,经商与手工业者己被视为正当的职业。他们凭借着金钱与技术的力量,在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了较高的地位。首先是商人地位的提高,甚至在社会中开始有了“弃儒就商的风气;然后就是手工匠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是以制作工艺品的手工匠人地位的显著提高。
明式家具的文化成因
1.前代文化承接因素
在中国传统家具演变的过程中,思想文化对明式家具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代至明代,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内涵对家具的形成具有导向性作用。
就其本质原因来说,一是由于文人热衷于参与到传统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并把其的思想及文化素养带到家具设计之中,以体现其精神涵养;二是因为社会的上层人士为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赋予明式家具的不仅仅是其本质意义上的使用价值,更赋予如身份、地位、财富和权利等精神上的象征。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说到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在中国传统家具造型中,这一思想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尤为突出的是在明代的线型在传统工艺技法上的运用。
明代家具线条提炼概括成简洁干练、流畅舒展和刚劲有力。无论是大曲度的结构件还是小曲度的装饰线脚、牙板,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线条刚柔并济恰当好处。这样一来使造型既具有直线般的稳、挺拔,还具有曲线般的流畅和优雅,样式既收放有度又形神兼备。
另外是对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与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主体部分,儒、道、佛三家都有不同的阐述。道家主张弃绝知识,齐万物,一生死,无为而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天人合一观点。
在道家哲学中,作为宇宙最后根源的“道”,其本质特征是“自然”。道家思想强调“师法自然”。老子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乜1这种自然,一指不事人为造作的物质本体;二指自然环境,山水花鸟。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无限美,人生何渺茫。以巨大的自然对比渺小的人。明代帝王大多推崇道教,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
明代士大夫们追求的也是一种飘逸的君子风度,强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他们在参与设计制作明式家具时也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内在精神。
在明式家具中,隐约可以看到一些宋元家具的影子,明式家具是从前代的家具中吸取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如宋代家具的简练、质朴,元代家具的曲线美以及霸王怅等结构形成,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一系列的战争、贸易、掠夺,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具在形制上变革。
明式家具既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形势下产生的一种功能与审美存的艺术形式。
2.思想的融合与创新
文人在封建专制下长期受传统理学思想的统治。明代初期,朱元璋开国以后处于“武定祸乱,文致太平”的考虑,极力发展提倡朱程理学,以此重建秩序,平定人心,与其他的严刑重律相配合,一文一武牢牢锁定住人心,稳定其封建统治。文人开始反思,探索寻求解决社会问题新的理论体系。
朱程理学强有力的思想统治,只维持到了明代中期,当*治经济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后,原有的思想与社会的进程不断出现矛盾和抵触,其保守与陈腐的弊端日渐暴露。思想文化的繁荣,社会观念的转变,实学之风开始盛行。明代后期,思想文化活动空前繁荣,社会观念发生巨大转型。文人的审美情趣也是在这样一个思想推陈出新的历史时期之中诞生了。
在实学之风影响下,自然科学与技术受青睐,取得丰硕成果。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明式家具的制作工艺与技术得到了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明式家具制作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明代锻锤技术的提高,出现了锋利的平木工具。“凡健刀斧,皆嵌钢,包钢,整齐而后如水淬之,使其快利则有在砾石成功也”,…在明代中期出现了“横木为两翅,手推则前”的“刨子”,包括“刃阔二分许……为细工者”的“线刨”和“刮木极为光者”在“一木之上衔十余小刀,如蜈蚣之足”的蜈蚣刨。
文人重视实用技术与自然科学,科学量化思维方式得到发展。在明代文人对家具设计研究的记录中,对具体的尺寸与体量表现出细致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