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伯远帖》木刻乾隆书法木刻张旭《肚痛贴》木刻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在安义县博物馆,一场刀刻匾额书法展正在举行。这次展出的60多件刀刻匾额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是我省匾额书法雕刻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师邹双印、邹双勇兄弟。匾额,被誉为“梁柱上的家国,门楣上的文彩”。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刘邦命萧何为汉未央宫题“青龙”“白虎”匾额开始,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至明清时期,已出现“无门不匾、无处不匾”的盛况。明代正德八年,安义县城潦河南岸板溪邹家先祖邹开泰,于板溪码头建匾额书法雕刻商铺“板耕斋”,从此,邹家世代传承,以雕刻匾额为业。邹氏匾额书法雕刻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汇集了历史上珍贵碑文、法帖和墨迹。“板耕斋”邹氏兄弟以历代传世书法珍品为匾雕题材,涉及的书法名家众多、书体全面,内容丰富。二是精选天然纹饰板材。板材有香樟木、香柏木、花梨木、金丝楠木、绿檀木、鸡翅木等。三是不一样的雕刻书法刀法。“板耕斋”首创“白文勾形刀法”,该刀法特点是,直观再现书法运笔的动态美、笔意美,刀刻笔画形成一斜面白文“勾形”,起刀、行刀、收刀、翻刀、转刀和提刀等,均符合书法的法度。刀刻的轻重、深浅变化,能把书法作品的形神意势、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原作的艺术神韵,通过刀刻逼真再现。“非遗”是一个民族文化记忆的标本,也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具有同样的文化使命。本次展览展出的邹氏兄弟木刻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柳公权的《蒙诏帖》、张旭的《肚痛帖》、怀素的《苦笋帖》、朱耷(八大山人)临《兰亭序》、米芾的《苕溪诗帖》等名家作品60多件,书体有正、草、隶、篆。匾材纹色天然,书法雕刻精湛,装潢精到,品位高雅,弘扬了匾额书法雕刻技艺文化,展现了“非遗”之美。邹氏兄弟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把匾额书法雕刻传统工艺无偿地传授给安义县18所学校的师生,还在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传艺班,让该项“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广泛传播。(图片均为邹双印、邹双勇木刻作品)(记者毛江凡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