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失去弹性的状态
血管壁从内到外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膜构成,内膜的表面被内皮细胞覆盖。
内皮细胞的表面非常光滑,血液可以顺畅地流过。而且,动脉富含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有较强的弹性。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内腔变得狭窄,血流量减少,这就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一般可分为三种:
动脉硬化分为细小动脉硬化,中层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也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血液中脂肪较多时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液中含有多种营养,如果其中的脂类,特别是胆固醇较多的话就很容易发生粥样硬化。
除食物中含有胆固醇之外,肝脏也会制造胆固醇并释放到血液中。
胆固醇是脂肪,不能直接溶于血液中,而是与一种叫做脂蛋白的蛋白质结合后溶解到血液中。
胆固醇从肝脏输出到全身时与密度较低的LDL脂蛋白相结合,从全身返回肝脏时与密度较高的HDL结合。
如果LDL与HDL保持平衡就没有问题,但如果LDL的量多,在血液中,胆固醇就处于过剩状态。
LDL胆固醇侵入到动脉壁,并逐渐形成脂纹使内皮隆起及变形,并演变为斑块。
胆固醇
一提到胆固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对人体不利的一方面,其实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是生成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胆汁等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细胞膜的构成成分。
粥样化后的内皮表面很薄而且缺乏柔韧性(叫做不稳定斑块),很容易由于血压变动等因素破裂,一旦破裂血小板就会聚集在一起,试图堵塞破裂部分,产生血栓,从而阻碍血液流动,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HDL胆固醇因为可以防止动脉硬化,所以称为好胆固醇;
相反地,促进动脉硬化的LDL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
促进动脉硬化的因素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动脉硬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一般认为引起动脉硬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年龄。
因此,动脉硬化绝大多数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多发于男性,女性在绝经后或做卵巢切除手术后也会逐渐出现动脉硬化。
也就是说,雌性激素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此外,脂肪过剩也是动脉硬化的诱因。尤其是LDL胆固醇较多,HDL胆固醇较少时。
高脂血症很多是家族遗传,亲人中高脂血症者的人需要注意。
即使不是遗传体质,经常摄入大量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人,或者肥胖的人也容易得高脂血症,所以预防高脂血症应当注意不要吃得过多以及运动不足。
肥胖者中,内脏脂肪型肥胖者比皮下脂肪型肥胖者的致病风险更高。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这三种疾病中,即使单个的症状较轻,但合并或并发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患其他疾病的危险会陡然增加,所以要好好控制各种疾病的病情。
除此之外,吸烟以及过度劳累、过度紧张、不安等各种压力也会诱发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并发各种生活方式病
动脉硬化后,
主动脉会出现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冠状动脉会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脑动脉会出现脑梗塞或脑出血、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肾动脉会出现肾硬化症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下肢动脉会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而引起间歇性跛行。
效果显著的抗动脉硬化药物不断上市
抗动脉硬化的新药不断被硏制出来,并逐渐普及。
其中代表性的药物是阻碍合成胆固醇的他汀制剂,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借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胆固醇。
降血脂药物还有苯氧芳酸类的非诺贝特、克利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等。
此外,并发高血压症、糖尿病以及痛风等时,也要同时治疗这些并发症。
改善生活习惯是基本之道
也许会有人认为,随着有效药物的上市,紧急时刻服用药物就可以了。
其实,尽量改善生活习惯才是理想的健康之道。
如果还患有其他疾病,要遵守各种疾病的注意事项。
当没有疾病只需要控制高血脂时,原则上,每个月要测两次体重,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体重陡然增加对健康非常不利。所以要控制饮食,避免体重上升。
在饮食上没有太多禁忌,但要注意避免大量地摄取动物性脂肪。
此外,还要避免过度的压力、尽量规律地生活、做适合自己的运动等。
救心金丸作为专业治疗冠心病的口服中成药,采用麝香、牛*、蟾酥、人参等多味贵细药材精制而成,综合诸药,强心扩冠的同时,明显改善胸闷乏力,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预防心肌梗死发生,对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提升有明显作用。适用于冠心病中重度,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明显,偶发或者频发心绞痛的患者;血液检查伴有血脂高、血糖高或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Ⅱ、Ⅲ级堵塞的患者;体型肥胖、舌苔肥腻、疲倦乏力、痰多的患者;需要考虑搭桥或支架手术的患者;长期服用其它口服中成药出现耐药性的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