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家具”收藏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自“明式家具之父”王世襄年出版专著《明式家具研究》及《明式家具珍赏》开始,至马未都年在《百家讲坛》说收藏及出版《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达到高潮。
王世襄老先生治学严谨,家传渊博,收藏甚丰。上述两部专著已成为中国古典家具收藏界的专业指导书、工具书及后来古典家具收藏书籍的母本,凡经营老家具的店铺、商贩莫不“一册在手”。
而大收藏家马未都则是搞文学出身,不仅在电视节目中妙语连珠,而且在其《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及后面的《马未都收藏·醉文明》等书籍中,既对老家具的各类专业知识信手拈来,又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及娓娓道来的收藏故事寓教于乐,让人读起来不忍释卷。
笔者曾先后参观、鉴赏三件不同凡响的老家具,感受颇深,印象极为深刻。
一、在故宫参观、鉴赏*花梨宝座
宝座,是指专供皇帝的御用坐具,是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崇饰增华来显示统治者的无上尊贵。有一句成语叫“荣登大宝”,就是指皇帝登基,很荣幸登上皇帝宝座的意思。
乾隆“”是一是二”图
笔者前几年在参观故宫南大库家具馆时曾写过一篇文章《故宫:去看看真正的皇家御用家具》,里面就提到了下面的*花梨嵌鸡翅木染牙山水图宝座及屏风。此宝座为清中期老物件,长96厘米,宽69厘米,高97厘米,十分的威武。
此宝座主料为*花梨,后背是镶嵌的鸡翅木和染牙组成的山水图,回字纹,很是唯美、雅致。其中染牙是指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此宝座连同后面的屏风不仅材质考究,工艺繁杂,而且制式高贵大气,一种威严、沉稳的帝王之气扑面而来。
老家具的材质最为要紧。一般说起老家具往往言必讲老红木,但这只是统称。狭义的红木专指酸枝木,广义的红木则包括所有高档硬木,如紫檀、*花梨、鸡翅木、酸枝木、花梨木等,其中最高端的是小叶紫檀和海南*花梨(非越南*花梨),堪称武林中的倚天剑、屠龙刀。
此宝座中镶嵌的鸡翅木也属名贵,它古称鸂鶒木,因其木质纹理形状像一种美丽的水鸟而得此名。
二、有幸鉴赏*花梨扶手椅
扶手椅,是有扶手的背靠椅的统称,除了圈椅、交椅外,其余的都叫扶手椅。而我有幸鉴赏的这张*花梨扶手椅绝非凡品。
这张清中期的*花梨西番莲纹扶手椅长73厘米,宽55厘米,高厘米,看上去十分的纤巧、美观,很有明式家具之风范。同时,它又是用中国传统工艺制作,在雕刻部分融入西式图案的中西合璧式老家具。它在椅子的靠背、扶手等处使用弯材,使其弯转有度,精美流畅,表现出一种曲线美;在椅圈、靠背、扶手等处则运用了曲线,图案是典型的西洋风格,靠背装饰图案更是变形的西番莲纹饰。
这张扶手椅包浆晶润,样式大气,用材高端,兼有异域风情,十分的华贵。单说椅子靠背、扶手等处使用弯材,就十分的费工费料,皇家家具的好材料和专人设计及不惜材料制作,绝非民间家具所能比拟的。
文物讲究年份和传承有序,老家具也是一样。同样的老物件,如是名人用过,那就价值倍增。这张扶手椅一些工具书介绍过,认为是乾隆时期圆明园的宫廷家具,理由是明末清初起,西方建筑、雕刻、装饰艺术逐渐为中国所应用,圆明园里面的西洋风格比比皆是。我倒是觉得它可能是雍正的爱物,理由有二:
其一,圆明园前身就是康熙帝按皇四子胤禛的法号“圆明”赐给雍正的园子。
其二,与乾隆的喜欢雍容华贵、有点各种奢侈品混搭在身的劲头相比,雍正审美的高冷、雅趣及“西洋范儿”更有可能设计、制作了这张漂亮、洋气的扶手椅。
雍正打虎图
三、鉴赏、试坐老红木太师椅
太师椅,是中国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为太师作为历朝历代最被尊崇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首,绝对的“位极人臣”。
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这把清晚期的老红木嵌螺钿太师椅为“京作”,它长67厘米,52厘米,高厘米,长和宽都小于宝座、扶手椅,但比它们高10厘米以上。
这把太师椅样式庄重严谨,用料厚重,体态宽大,装饰繁缛,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的围屏,很好地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彰显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其中,嵌螺钿是将贝壳的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十分的讲究;屏背的云石板、如意饰档板以及扶手两边的如意饰、金钱饰档板都打磨精巧,十分的大气。
因为是朋友家的物件,而非故宫或博物馆的,我便试坐了一下,很有点威严感啊!估计当年也定是官宦人家之物,不禁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那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老家具中,工艺样式也是十分的重要。太师椅在椅凳等“坐类”老家具中,是仅次于宝座和交椅的档次;满工的嵌螺钿,又彰显了富贵大气;栩栩如生的“虎爪”椅腿,平添了威严;“京作”的工艺,也往往是繁缛奢华的代名词。而清代及以前的老家具,都是纯手工制作,与民国后机械制作的成本和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鉴赏了三件不同凡响的老家具,体会了老家具材质、年份与传承有序、工艺样式三个关键点,感受到它们的质地精良、韵味十足,再想想马未都那句“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感觉真是奇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