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翅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颈动脉粥样硬化MRI诊断技巧,值得收藏 [复制链接]

1#
北京手足癣医院医师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10119/8604561.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概括颈动脉粥样硬化MRI诊断的最新进展。

脑卒中有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原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管腔狭窄,继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约18%-25%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CSATISC)上,来自医院的林江教授做了题为《颈动脉粥样硬化MRI诊断和进展》的精彩授课,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图1:林江教授在授课(图源线上直播)

不同影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应用

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通过颈动脉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管腔狭窄、斑块特征和局部血流,可以对发生脑缺血的危险性做出评价,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其中MRI是颈动脉斑块显影金标准,其可以显示斑块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斑块出血、脂质核、表面溃疡和炎症。与狭窄程度相比,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卒中的关系更密切。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以通过多种序列显示管腔,如TOF、BlackBlood(黑血)、SSFP(稳态自由进动)、增强CE-MRA(需对比剂,有一定过敏反应和肾毒性)。

3DTOFMRA是脑部检查最常用的非增强MRA技术,可以用于颈动脉显影,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图像质量稳定,但容易高估狭窄程度(如图2),且成像时间较长。

图2:磁共振与DSA对左侧颈动脉起始处狭窄程度的对比,可见磁共振高估了狭窄程度(图源林江教授授课PPT)

BlackBlood黑血技术(图3左)最近应用较多,它可以通过选择性抑制动脉血流信号,从而显示血管管腔轮廓,能同时评价管腔及管壁。3D黑血信噪比高,可以完成各种重建,但扫描时间较长。

SSFP是梯度回波序列(图3右),它可以完成多种脑血管的扫描,其中也包括颈动脉,它的特点是扫描时间短,高信噪比,但对磁场不均匀较敏感,背景信号较高。

图3:左图为黑血成像,右图为SSFP(图源林江教授授课PPT)

增强CE-MRA是明确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管腔的最优检查,准确性高(如图4),需要时间也较短,它需要应用对比剂,所以会有一定过敏反应和肾毒性。

图4:3DCEMRA与DSA的成像对比(图源林江教授授课PPT)

颈动脉狭窄如何测量

测量颈动脉狭窄最常用的方法是——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它提出的标准最为广泛接受。

NASCET标准中提出的狭窄程度百分比是指远端狭窄率(即狭窄段与远段相比,见图5),stenosisi:(C-D)/C×%。

图5:NASCET标准示意图(图源林江教授授课PPT)

斑块成分分析

斑块表面形态分表面光滑、不规则和溃疡斑块,其与脑卒中发生有密切相关性。

MRI显示的斑块成分与斑块病理学分型有密切的关系,如IV、V、VI型斑块,在MRI中可以看到有脂质或者坏死核的斑块,周围可覆盖纤维组织,可伴有钙化。另外,复杂的斑块会伴有表面缺损、出血、血栓,这些都可以在MRI中显示出来。

图6:美国心脏协会斑块分型与斑块MRI分型对比(来自林江教授授课PPT)

斑块MRI需要做多序列的成像,如T1WI、T2WI、TOF、增强T1WI、PDWI、MPRAGE、MATCH、SNAP等,建议应用3.0T、2D和/或3D、血流抑制、脂肪抑制以及颈动脉线圈(目前已普及),可提高局部的分辨率。

妥善组合MRI的多序列,可以有效地分析斑块的成分(如图7)。

图7:通过磁共振多序列的组合来分析斑块的成分(图源林江教授授课PPT)

不稳定斑块如何处理

目前不稳定的斑块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其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率。不稳定斑块包括:

1.薄的/破损纤维帽;2.大的脂质核;3.斑块内出血;4.斑块炎症和新生血管;5.管腔正性重构。

对于怀疑颈动脉有问题的患者,首选行颈动脉超声/TCD。

如存在重度狭窄(≥70%)或不稳定斑块,进一步行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检查,同时行颅内磁共振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动脉重度狭窄。

若颅内动脉存在重度狭窄,建议完善颅内动脉管壁成像(图8为流程图),因为颈颅动脉可一体化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多支动脉,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在脑卒中患者中很常见。

另外,有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负荷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所以颈颅动脉一体化成像显示串联病变对临床大有帮助。

图8: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影像流程(图源林江教授授课PPT)

HR-MRI可以显示斑块形态、分布,与穿支血管的关系,有无正性重构,斑块远近端,同时,也能显示颅内动脉斑块强化、出血、脂质核及纤维帽。

斑块强化提示炎症与新生血管,与新近发生的卒中有明显相关性。在症状性患者颅内动脉斑块出血比例高于非症状性患者,所以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完善HR-MRI也是有必要的。

脂质核中脂质含量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而纤维帽与新近发生的卒中的关系尚待研究。

HR-MRI可用于判断狭窄的原因,如为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偏心管壁增厚,在血管炎中可表现为向心性环状管壁增厚,在Moyamoya病中主要表现为管腔狭窄,管壁增厚不明显,如为血管痉挛(RCVCS)则表现为环状管壁增厚,这属于可逆病变,如果是夹层或壁内血肿,一般表现为假腔形成。

总结:MRI是颈动脉斑块显影金标准,其可以显示斑块出血、脂质核、表面溃疡和炎症,与卒中的关系很密切,希望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MRI的检查提示可以对治疗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整理:冰激凌

汇报专家:林江教授医院

本文审核:李土明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版权申明本文整理欢迎转发朋友圈-End-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yxjsjbx

yxj.org.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